陈醉 官方网站

http://chenzui.zxart.cn/

陈醉

陈醉

粉丝:9633

作品总数:16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陈醉(1942.2—)学者、画家。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、学术委员会委员、理论研究室主任,系全国政协委员、文化部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,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,享受国务院颁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

国 画: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

拍卖新高: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陈醉:国画市场化也需要高质量


2010年5月6日,传媒报道,毕加索的一幅《裸女》又破纪录,拍出1亿6千万美元的天价!希腊财政问题把欧洲拖到新的经济危机边缘,但艺术市场却照爆新闻。在国际大环境萧条的背景下,我国的艺术市场也时有喜讯。这些,令人欣慰,也值得深思。“市场化”是我国艺术事业公益性管理以外的另一种管理手段。但是,市场是一把双刃剑,它带来了美术领域的繁荣,传入了新的价值观念,同时也产生了新的负面影响,我们要正视它,更要学会驾驭它。

 

 

陈醉 人物画 


书画造假问题首当其冲。有利可图就会有人造假,有人说这是中国的、现在的弊病。我说不对,古今中外都有。一个最经典的笑话是,伦勃朗一生画了六百幅油画,但有三千幅收藏在美国。他们造得比我们还厉害呢。另外,艺术品不同工业产品,无法做理化分析。而且,即便是自己的画,自己说了也不算,因为未必都是真话。历史上悔其少作的事情很并不鲜见,而不是自己的说成是自己的也时有人在,近现代的某位大师级人物就善此道。


由于某种需要,把它说成真的或者说成假的都有可能。所以,真与假是一道永远难解的方程。市场化的第二个问题,就是催生了展览和出版的新行业。现在只要有钱,作品没有违法内容,你都可以展览、出售。当今展览事业兴隆,画廊生意久盛不衰。而出版业则是一派繁荣,尤其出版社改制,更是欢迎大家来花钱出书。国内一些合法的正规媒体,不管是否与艺术有关,都开辟大版面、长时段做书画专题,宣传作品、推介画家。还有,一些非正式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此中多是以中介为业的书画机构或个人,买书号或用境外书刊号拼凑运作的。这个感觉是明显的:从前的出版物大多是经典,或者是范本,有保留价值。而现在的出版物,大多是“广告”,看完就扔。甚至是垃圾,看都不看就扔。道理很简单,从前层层审查,是非常严格的。现在有一些人炒作自己,画册印得很豪华,但画很差,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……这些就是当前的现实。但有一点是事实,即这个市场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,并且还养活了一大批人。也就是说,造假卖假、虚假宣传等现象是市场运作尚未成熟时期的必然产物,犹如人体与寄生虫一样,只要有人体就会有寄生虫。


只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规范,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遏制。书画市场彻底打假,那只是一个良好愿望。真、假,优、劣,仿真、造假,吹捧低劣、打击伪造……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物链,养活了一大群人。不过,繁荣总比凋零好。对于艺术本身,最大的贡献就是带来了艺术的大普及,而负面的影响则是总体质量的下降甚至走入了低俗化。至于问题,只能期待法律和机制去逐步调节——法律警醒人们不要干什么,而机制诱导人们去干什么,怎么做就靠自己了。


作为艺术家,我们应该怎么做?我认为最根本的做法就是:画好自己的每一幅作品。此中道理也是最简单的:市场化也需要高质量。从宏观上说,当前的社会环境是国际的“一体化”和国内的“多样化”。“一体化”,是对我们的一种挤迫,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,首先政府应该把它提到一个文化战略的高度来对待。作为艺术家个人,也应该有清醒的头脑,更有意识地弘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。而“多样化”,则是给我们的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,为我们提供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甚至是致富的机遇。作为个人,就创作的方式而论,你要很传统很传统地画,或者很前卫很前卫地画,或者如从前主流意识所提倡的“中学为体、西学为用”地画,现在都可以自由选择,已经没有争论的必要了。就创作的目的而论,你可以致力于主流艺术的创作,对社会、对历史给以更多的关注。你也可以热心于市场运作,侧重于“搞活经济”,尽快走上先富裕起来的道路。当然,你还可以努力在这两者中找到一个合理的交叉点,两面都能照顾到,那是再理想不过了。


 

 陈醉 人物画


但是,有一点是要牢牢把握的,那就是要尽可能画出高质量的作品。历史是公平的,那些高质量的作品不炒作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崇敬,那些质量低的作品炒作得越红火,反倒会招来更多的鄙视。商业炒作是市场化的一种游戏规则,我们并不一概反对。不过作为真正有艺术追求的画家,力求炒作成功又努力提高质量不是更好么?历史上不少一时炒得红火甚至卖价很高的画家,一阵子过后就无人问津的事例值得借鉴。而前面提到的当今卖价最高毕加索,以及的梵高、克里穆特等,尽管也离不开炒作,但天价的背后,毕竟还是有沉甸甸的高质量。


共和国建立以来,经常都要谈中国画如何发展等大问题,对于艺术发展的宏观讨论已经够充分了。现在倡导人性化、以人为本,就有更多的空间留给人们作微观的探究了。艺术,毕竟是个人心灵的诉述,个人人格的体现。它既需要有宏观方向的把握,更需要有情感表达的自由。今天,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此中优越,不但经受过上个世纪压抑的艺术家感触尤深,而且经历过西方另一种自由的艺术家也为之感叹。一段时间以来,人们抱怨当今盛世,为什么没有力作?为什么没有大师?我认为,大师和力作是历史选择的结果,它和经济发展不一定成正比,而且有时候还恰恰成反比。我们的国歌是在打日本鬼子的民族危难时刻,在电影插曲里出现的。我们的小提琴协奏曲《梁祝》,是在上一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天灾人祸、老百姓最饥饿的日子搞出来的。现在中国人引以为骄傲,外国人也为之陶醉。今天,我们依旧需要抗战年代那种激奋,梁祝之间的那种真挚,而那里面所体现的也正是作者的心灵自由与历史的时代精神。当然,作为具体的艺术家,有优秀与平庸之分。作为具体的艺术作品,有高下之分,雅俗之分。市场经济年代,将会出现更多的挑战。但真正的艺术家,还应当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,更多的历史使命感,更多地考虑回报社会。每个人都以最完美的创造奉献社会,那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就自在其中了。